红色之旅公益网

在全面改革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发表时间:2024-09-06 09:45


台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萍萍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与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双重背景下,全面改革发展与民生保障改善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必须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深刻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核心理念和制度优势。这一论断不仅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也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方面的根本要求。

首先,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主义制度固有属性的体现。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致力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努力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这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其次,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价值追求的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通过不断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其价值的最大化。这种价值追求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的繁荣上,更体现在社会领域的公平正义和人民的幸福生活上。

最后,保障和改善民生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践经验的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民生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这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些经验进一步证明了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

综上所述,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这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价值追求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在未来的发展中,应继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动民生改善,让人民群众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个都不掉队,实现全面小康和全体人民的幸福生活。

二、民生问题的现实诉求倒逼全面深化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生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些问题包括但不限于住房、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社会保障等方面,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生活质量。这些现实诉求的强烈表达,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首先,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的转化,使得民生问题成为改革的重要领域和突破口。

其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强烈。这种向往不仅体现在物质生活的丰富上,更体现在精神生活的充实、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等方面。因此,解决民生问题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

最后,社会稳定的需要民生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如果民生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就会引发社会不满和矛盾激化,进而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全面深化改革以解决民生问题,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

三、在全面改革发展中改善保障民生的策略建议

1、促进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过程中,促进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是一项核心任务。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综合施策,深化改革,激发各方面潜力。首先,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通过优化税收结构,加大对高收入群体的税收调节力度,同时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确保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并逐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其次,鼓励创新创业。应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扶持力度,降低创业门槛和成本,优化营商环境,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多便利。同时,完善创业带动就业政策体系,发挥创业担保贷款等金融工具作用,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这将有助于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拓宽居民增收渠道,形成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局面。最后,应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投入,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推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培训模式创新,聚焦企业需求开展“订单式”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将有助于提升劳动者素质和能力,使其在劳动力市场上更具竞争力,从而获得更高的工资性收入。同时,也有助于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促进劳动力市场供求平衡。

2、优化就业结构与提高就业质量

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优化就业结构与提高就业质量显得尤为关键。首先,发展新兴产业以促进就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绿色经济等领域日益显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通过加大对这些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可以有效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从而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加入。其次,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职业需求,提升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成为迫切需求。因此,应根据市场需求和劳动者意愿,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最后,完善就业服务体系。通过加强就业信息收集和发布,搭建高效的就业供需对接平台,可以为劳动者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同时,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就业服务,如职业指导、创业扶持等,能够帮助劳动者更好地规划职业生涯,实现自身价值。

3、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首先,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首要任务。应推动社会保险制度向全体城乡居民全面覆盖,特别是要关注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的保障需求。通过优化社保经办服务模式,如香坊区社保经办服务中心所打造的“一刻钟政务服务圈”,能够有效地将社保服务延伸至基层,实现百姓就地就近办理社保业务,从而进一步提升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和便捷性。其次,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是保障公民基本生活需求的关键所在。待遇水平的提高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物价变动情况适时调整,以确保参保人员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这要求相关部门密切关注经济动态,科学制定调整方案,让社会保障待遇真正成为民众生活的有力支撑。最后,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监管是确保社会保障体系稳健运行的重要保障。必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体系,通过严格的监管措施和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确保基金的安全完整和有效运行。同时,应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切实维护社会保障基金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4、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在当下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关乎社会公平正义,更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因此我们必须从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文化服务等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的质量和覆盖面。在教育领域,应当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特别是针对农村和边远地区的教育资源。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从而缩小城乡、区域间的教育差距。在医疗卫生方面,我们需要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并提高其服务水平。通过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效降低群众看病就医的成本,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推动服务设施向基层延伸,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到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我们还应当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5、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建设

在社会治理体系的创新与加强中,社区治理作为基石,其重要性日益凸显。不断提升党组织的领导力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从而有效引导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深入应用,社区信息化建设也在不断推进,智能化水平的提高显著增强了社区治理的效能与便捷性。同时,社会组织的培育与管理同样不容忽视。通过加大对社会组织的支持力度,包括资金扶持、政策引导等方面,进一步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与创造力。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方面,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相互衔接与配合,构建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矛盾纠纷解决体系从而提高了矛盾纠纷的化解效率,也增强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首页          业务动态          信息公开          便民服务          互动交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金政律师事务所  王式军